JavaScript Hoisting 是什麼? let, const, var 的差異是什麼?

July 13, 2020

分類標籤:javascript frontend interview

JavaScript 在 ES6 let 和 const 問世之前,都是用 var 來定義變數,但是 var 有許多迥異於其他程式語言的特性,像是使用函式作用域 (function-level scope),以及具有變數 hoisting 的規則,對於初學者而言非常容易搞錯。這篇文章要告訴你 hoisting 是什麼意思,以及 let const var 的差異,以及區塊作用域 (block-level scope) 和函式作用域 (function-level scope) 的差異。

目錄

TL;DR

這篇文章的重點有兩個:

  1. let const var 最主要的差異是:ES6 letconst 以「區塊」作為其作用域 (scope),而 var 以「函數」作為其作用域。

  2. 宣告 var 的時候,宣告會被提前至函式作用域的開頭,這個特性又稱為 hoisting。

如果你還不是很熟悉這兩個概念的話,下面會詳細解釋,跟我一起看下去吧!

ES6 let 和 const 的區塊作用域 (block-level scope)

首先,ES6 的 letconst 的作用域是區塊作用域 (block-level scope)

換句話說,ES6 的 let 和 const 宣告的變數,只有在「區塊」裡面才看得到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
  let myName = "John";
  console.log(myName); // John
}
console.log(myName); // ReferenceError: myName is not defined

首先,大括弧內用 let 宣告了一個變數 myName,值等於 "John",然後用 console.log() 印出 myName,結果等於 "John"。在大括弧結束後,我們呼叫 console.log(myName),結果瀏覽器拋出 ReferenceError 的例外。也就是說,myName 這個變數只有在大括弧,也就是區塊內才看得到。離開了這個作用域,這個變數就消失了。

同樣的,if / for / while 的大括號中宣告的 let 變數也只存在大括號之中

下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 myName 只存在 if 的大括號之間。離開了大括號,瀏覽器便拋出了 ReferenceError 例外。

if (true) {
  let myName = "John";
}
console.log(myName); // ReferenceError: myName is not defined

下面的例子中,i 只存在 for 迴圈的大括號之間。離開了大括號,瀏覽器便拋出 ReferenceError 例外:

for (let i = 0; i < 3; i++) {
  console.log(i); // 0, 1, 2
}
console.log(i); // ReferenceError: i is not defined

var 的函式作用域 (function-level scope)

var 宣告的變數的作用域是函式作用域 (function-level scope)

換句話說,用 var 宣告的變數,只有在「函式」裡可以看得到。

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
  var myName = "John";
}
console.log(myName); // John

我們用 var 在大括號裡面宣告一個變數 myName,並且給他一個值 "John",大括號結束以後呼叫 console.log(myName),結果會印出 "John"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不是把 myName 寫在大括號裡面了嗎?為什麼離開了大括號,myName 變數依然存在呢?

原因是 var 宣告的變數的作用域是函式作用域,換句話說,用 var 宣告的變數,只有在定義它的函式裡面可以看得到它,但這裡沒有函式,所以這裏的 myName 是一個 global 變數。

這段程式碼就等同於我們在最開始宣告了一個 global 的 myName 的變數:

var myName;
{
  myName = "John";
}
console.log(myName); // John

簡單的說,用大括弧將一個用 var 宣告的變數包起來,並沒有辦法讓它變成一個區域變數

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 for / while / iffor / while / if 內宣告的 var 變數,並不會變成一個區域變數。

下面的例子中,在 if 內用 var 宣告的變數,也會變成 global 變數。在 if 結束之後,myName 的值依然是 "John"

if (true) {
  var myName = "John";
}
console.log(myName); // John

在 for 迴圈宣告的 var 變數 i ,在 for 迴圈結束之後依然存在,其值等於 3:

for (var i = 0; i < 3; ++i) {
  console.log(i) // 0, 1, 2
}
console.log(i); // 3

事實上 myNamei 都是 global 變數,上面那兩段程式碼等義於下面這兩段程式碼:

var myName;
if (true) {
  myName = "John";
}
console.log(myName); // John
var i;
for (i = 0; i < 3; ++i) {
  console.log(i) // 0, 1, 2
}
console.log(i); // 3

那要如何讓 var 變成一個區域變數呢?答案是需要用一個函式把它包起來。

當我們在一個函式內用 var 宣告變數,這個變數就會變成一個區域變數,只存在此函式中。

讓我用下面這個例子來說明:

function printName() {
  var myName = "John";
  console.log(myName);
}
printName(); // John
console.log(myName); // ReferenceError: myName is not defined

我們在 printName() 函式裡面用 var 宣告了變數 myName,然後呼叫 console.log(myName) 把它印出來。

當我們呼叫 printName() 的時候,由於 myName 宣告在 printName() 函式之中,所以我們在 printName() 函式裡面可以看得到 myName,會印出 "John"

但是當我們在 global scope 要印出 myName 的時候,因為 myName 只存在 printName() 裡,global scope 裏面是找不到這個變數的,所以瀏覽器會拋出 ReferenceError例外。

var 可以重複宣告

接著要來介紹 var 和 ES6 let / const 很不一樣的地方,也就是「var 可以重複宣告」。這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用 let 宣告變數的話,同一個大括弧裡面只能宣告一次,第二次宣告就會拋出例外:

let myName = "John";
let myName = "Kevin"; // Uncaught SyntaxError: Identifier 'myName' has already been declared

非常地符合直覺,對吧?相反地,用 var 有個神奇特性,就是可以重複宣告。

當使用 var 宣告一個已經被宣告過的 var 變數時,這個宣告會被忽略。

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var myName = "John";
var myName = "Kevin";
var myName;
console.log(myName); // Kevin

可以看到第一行用 var 宣告了一個 myName 變數,並給他初始值 "John";第二行重複宣告了 myName,並且也給它一個值 "Kevin",這邊會怎麼運作呢?

答案是第二行的 var myName; 宣告會被忽略,但是 myName = "Kevin"; 的動作還是會執行。

第三行又宣告了 var myName;,但沒有給它任何值;這裏發生的事情是:宣告會被直接略過,同時因為這裏並沒有給它一個新值,所以並不會讓它的值變成 undefined。(這裏非常 tricky!)

上面那段程式碼等同於:

var myName = "John";
myName = "Kevin";
console.log(myName); // Kevin

var 可以在使用之後才被宣告

另外一個關於 var 的神奇特性是:用 var 宣告的變數可以「先使用,後宣告」。 什麼意思呢?

我們來看這個例子,在函式的第一行就直接使用 myName 變數,直到第三行才宣告 myName 變數,這樣是完全合法的:

function printName() {
  myName = "John";
  console.log(myName);
  var myName;
}
printName(); // John

甚至我們把宣告 myName 放在不會被執行到的 if 裡面也是合法的!

function printName() {
  myName = "John";
  if (false) {
    var myName;
  }
  console.log(myName);
}
printName(); // John

只要有宣告 var 變數,則不管先使用或是先宣告,都是合法的。反之,如果完全沒有宣告,就會有錯誤。

如果是 ES6 letconst,則一定要先宣告才能使用。

JavaScript Hoisting (提升)

關於 var 可以「重複宣告」以及「先使用後宣告」,你可能會很好奇,這樣為什麼會對?畢竟這違反我們對一般程式語言的認知。

其實這是因為:在 JavaScript 中,不管你在函數中的哪一行用 var 宣告變數,一律視為在函數的第一行宣告。

因為宣告都會被拉到最頂端的關係,前面兩個例子和下面這個寫法等義:

function printName() {
  var myName;
  myName = "John";
  console.log(myName);
}
printName(); // John

也就是說,不論你宣告 var 變數的位置在哪,宣告的動作一律都會被「抬升」到函式的最頂端,這個特性就叫做 hoisting (提升)

要注意的是,只有「宣告」這個動作有 hoisting (提升) 的特性,賦值 (把值指定給變數) 的動作不會 hoisting。

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function printName() {
  console.log(myName); // undefined
  var myName = "John";
  console.log(myName); // John
}
printName();

宣告 myName 的動作會被提升 (hoist) 至函式的最開始,剛宣告完的 myName 的值會是 undefined,因為我們沒有給他初始值。

接著第一行印出 myName 的結果會是 undefined,因為第二行 myName = "John" 的動作並沒有跟著提升 (hoist),而是在他原本的位置(第二行),所以第二行執行完它的值才會變成 "John"

到了第三行,myName 印出來的值才會是 "John"

所以上面這段程式等同於:

function printName() {
  var myName;
  console.log(myName); // undefined
  myName = "John";
  console.log(myName); // John
}
printName();

函式的 hoisting

函式也有 hoisting 喔。為什麼函式要有 hoisting?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在呼叫函式前使用它。

這是我們心目中理想的程式碼狀態,也就是先定義完一個函式以後再呼叫它:

function printName() {
  console.log("John");
}

printName(); // John

但是因為函式也有 hoisting 的特性,所有的函式宣告都會被提升到最前面,所以以下的寫法是合法的:

printName(); // John

function printName() {
  console.log("John");
}

這個特性可以解決一個問題,也就是兩個函數需要互相呼叫彼此的狀態,也就是 A() 裡面會呼叫到 B(),而 B() 裡面會呼叫的 A() 的遞迴狀況。

function isEven(n) {
  if (n === 0) return true;
  return isOdd(n - 1);
}

function isOdd(n) {
  if (n === 0) return false;
  return isEven(n - 1);
}

isEven(10); // true

用 IIFE (Immediately-Invoked Function Expressions) 模擬區塊作用域 (block-level scope)

古時候還沒有 ES6 letconst 的時候,人們需要一個方法模擬區塊作用域 (block-level scope),於是人們就發明了 IIFE (Immediately-Invoked Function Expressions,立即調用函數表達式),這裏為求方便起見統一稱之為 IIFE。

IIFE 就是宣告一個函式把你要做的事包起來,然後馬上執行。

舉例來說,一個 IIFE 長得會像這樣:

(function() {
  var myName = "John";
  console.log(myName); // John
})();

console.log(myName);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myName is not defined

上面的例子中,因為 myName 被包在一個函式裡面,所以它並不是一個 global 變數;它的作用域僅限於函式內部。所以global scope 看不到 myName 變數。

IIFE 在過去某些情況下很有用,例如我們想利用一個 for 迴圈每隔一秒分別印出0, 1, 2:

for (var i = 0; i < 3; ++i)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i); // 3, 3, 3
  }, i * 1000)
}

這樣寫是錯的,會每個一秒印出一個3。因為根據 hoisting 的原則,i 會是一個 global 變數。上面的程式碼等同於:

var i;
for (i = 0; i < 3; ++i)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i); // 3, 3, 3
  }, i * 1000)
}

這個時候 IIFE 就很好用了,因為它可以用來捕捉環境中的變數,複製一份讓它變成一個區域變數:

for (var i = 0; i < 3; ++i) {
  (function(j)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j); // 0, 1, 2
    }, j * 1000)
  })(i);
}

這邊我們使用一個 IIFE,它接受一個變數 j 當作參數,緊接著我們立刻將 i 傳進去當作參數呼叫它。每一次 IIFE 都產生了一個區域變數 j,值分別是 0, 1, 2。

當然現在我們有 ES6 letconst,我們可以很輕易的解決這個問題:

for (let i = 0; i < 3; ++i)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i); // 0, 1, 2
  }, i * 1000)
}

關於更多 IIFE 的應用,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JavaScript Closure (閉包)

總結

複習一下這篇文章的兩個重點:

  1. let, constvar 最主要的差異是:ES6 letconst 以「區塊」作為其作用域 (scope),而 var 以「函數」作為其作用域。

  2. 宣告 var 的時候,宣告會被提前至函式作用域的開頭,這個特性又稱為 hoisting。

Hoisting 這個特性是 JavaScript 相對於其他程式語言滿不一樣的地方,對於第一次接觸的人要理解確實是有些困難,好在 ES6 letconst 出現之後,就沒有這麼多神奇的特性需要去硬記了,但是工作中偶爾會遇到上古時代寫的舊 script,或是瀏覽器支援性必須要很高的程式碼 (2020了還有人在用 IE9 嗎?),理解 var 的機制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 hoisting 背後的機制,還有 JavaScript 底層到底是怎麼運作的,推薦大家去看這篇我知道你懂 hoisting,可是你了解到多深?,相信會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Reference


Profile picture

Shubo Chao 軟體工程師,目前大多專注於前端開發